深秋气温下降,机体需增强代谢以维持体温,秋补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,是增强抵抗力、耐寒力的物质基础。
深秋季节,虽出汗减少,但人体每日所需水分不会减少,且秋季空气干燥,呼吸时冷空气会对鼻腔和口腔造成一定刺激,影响呼吸和细菌过滤。干燥的冷空气进入肺部,会带走肺中一部分水分,增加肺部压力,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症。
养肺:调理饮食
1、秋冬季本就气候寒冷,呼吸道疾病高发,中医学认为,五色对应五脏,白色入肺。因此要多吃白色的食物以润肺、养肺,预防咳嗽、咽炎等症状。如百合、白莲子、银耳、莲藕等食物都可达到养肺的目的。
2、由于肺有“喜润恶燥”的特性,因此需要滋阴润肺的食物,如莲子、芡实、梨、百合、枇杷、萝卜等。将以上食材制作成冰糖银耳汤、黄精秋梨汤、雪梨膏、百合莲子汤、山药莲子汤、芡实山药羹等,均可达到养阴润肺、健脾化痰的功效,不妨常食。
润肺:主动喝水,少量多次
1、秋冬季干燥,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以润肺,既促进身体新陈代谢,又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。
2、主动喝水,少量多次。正常成年人每天要喝1.8升水,每次200毫升左右(一杯)。不要等口渴了再去喝水,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,诱发心脑血管疾病;也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,反而加重胃肠负担。
3、会喝水让“肺”保鲜,肺活量从 20 岁起开始缓慢下降,到了 40 岁,一些人就出现气喘吁吁的状况。30 岁时,普通男性每次呼吸会吸入 2 品脱空气,而到了 70 岁,这一数字降至 1 品脱。
日常生活中,我们一有空就可以做做深呼吸,可以加强肺脏的活动,增强肺活量。
人体水分通过呼吸而蒸发,肺是水分流失的路径之一,有研究显示,哮喘症是身体需要水的一种“危机信号”,护肺需要保持正常的饮水量,每天用200毫升水杯,喝6到8杯。
水:人体器官的保护伞
水与肠胃的关系
说到肠道毒素,就是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,如吃夜宵、晚睡、饮食不规律,使这些毒素无法排出体内,导致堆积在肠道里,从而会导致便秘等肠道疾病的发生。而水可以帮助胃及时清除这些有害毒素。
水与肾的关系
多喝水是肾健康的基本保障。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。目前,医学认为肾结石病人与人体代谢环境、饮食、疾病等因素有关,同时还认为与人体极度缺水或脱水有关。
究其原因,一是食物中的钙质没有足够的水来分解、输送、排除,积聚在肾中形成结石;二是补充水分不足,排尿次数减少,尿酸过浓,造成钙质沉淀,久之形成结石;三是肾脏发炎,无法将钙质及时排出体外,日积月累形成结石。要避免肾结石,最重要的是要多喝水。
水与肝脏的关系
我们都知道喝水可促进新陈代谢,同时也可以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的损害,对于肝脏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。
肝脏的功能之一是加工过滤血液,水质污染会促使血液的质量降低,一来形成肝炎、肝硬化甚至肝病等。因此,污染的水质也是形成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水与肺的关系
人体水分充盈时,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活跃,可以抵御病菌侵入人体,但在体内缺水的环境下,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力会变弱,抵御病毒的能力下降,血黏度增高,容易得呼吸系统疾病。多饮水保持喉咙一直湿润,能更好地帮助痰液(病毒)排出。
水与血管的关系
身体长期缺水,会造成血液粘稠,便产生胆固醇以实现自我保护,防止水分再次流失。如果胆固醇长期在心、肝、肺、脑等处沉积,造成血管壁增厚,血流受阻,很容易形成高血压、栓塞等心血管疾病。
只要我们对每天的饮水量进行调整,确保细胞始终处于水合状态,胆固醇的生成量将随之减少。
水与大脑的关系
大脑中80%的组成部分就是水。而人在脱水时受损最为严重的也是大脑。水是神经传导的主要能量,充足的水分让运作了一天的大脑得到休息与调整。
水与癌症的关系
癌症细胞最大的特征厌氧,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氧气;实际上,癌症就是有毒物质在人体细胞内外体液的长期积累,造成细胞损伤又急性恶化的结果。人体环境缺氧,癌症细胞就得以生存和繁殖,因此身体缺水与水污染都是引起癌症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针对高血压患者,喝水更重要
常用降压药的副作用
降压药是一辈子的负担,不吃血压高,但吃了,由于正常的血液循环被压制,末梢器官因血液来得慢、来得少,没法从血液中取得所需的养分和氧气,时间久了,这些部位就会生病,例如癌症等。
所有西药理论上都有副作用,高血压药物也不例外!
利尿剂会引起体内水电解质紊乱,钙通道阻滞剂会引起颜面潮红、便秘、眩晕和恶心等;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哮喘、心跳太慢,糖尿病患者服用时还会掩盖低血糖引发的心悸症状,延误低血糖的诊断。
国际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2010年针对9万多位高血压病患进行研究,发现这些病患的致癌机率明显较一般人高,其中尤其以肺癌居多;2011年针对32万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病患进行研究,确认服用降血压药会明显提高致癌率。
缺水:高血压的潜在危险
当饮水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时,一部分细胞会脱水,让水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;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床被迫关闭,以便调整储量和流速。
当身体缺水或出现旱灾时,细胞内66%的水分被吸纳到血液循环系统中。细胞外26%的水分被吸纳到血液循环系统中,8%的水分是从血液中吸纳的。
只有关闭血管内腔,才能减少血液中水分的流失,别无选择。不活跃部位的毛细血管会首先关闭。如果所有毛细血管都打开,身体就无法保持平衡。水量不足,要么从体外补充,要么从体内其他部位攫取!
针对高血压,多喝水只有一个好处
那就是:减少副作用
提到高血压,第一个想到的是缺水,原发性的高血压是身体因为水量不足而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。全身的动脉系统为了适应血液量的损失,有选择地关闭了某些内腔,血液量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身体水分的流失,或者缺水探测机制不敏感造成的水供应量不足。
当然,饮水不能替代药物,我们建议针对高血压患者在服药同时适当增加饮水量。
内腔的关闭造成压力上升就是我们说的高血压。原发性的高血压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增加日常饮水量,如果我们的饮水量不足,身体要得到水,就要保留体内的钠,高血压经常服用的利尿剂,排出了钠,身体会更缺水,人体就必须要补充水分,但是这样做增加了身体水管理系统的负担,这样的目的是让多喝水,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喝水呢?水就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剂,水喝够了,自然会排尿。
多喝水有益健康,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,喝水要做到科学、健康,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。
多喝水不如会喝水
一般情况下,每日需饮水2000毫升以上。原则:少量多次。建议饮水温度40~45摄氏度左右。
另外,要注意饮用富含钙、镁等矿物质的水,有研究表明, 摄入足量的钙和镁,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硬化,还可使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。当出汗过多时,可适当补充淡盐水,尽量不喝纯净水,因为纯净水去除了对身体有益的物质,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饮用。